本讨论区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帖子 打印本页 |
精华为什么你总是在感叹“当时忍住就好了” |
发信人: i轰叉 版面: 情感角落 浏览: 9563 回复: 0 |
1 楼 i轰叉 发表于: 2017/11/4 21:21:03 编辑 |
《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说:感情用事是失败者的生理缺陷。 生而为人,总是难免意气用事,情感压倒理智。 一气之下辞职、分手、离婚,事后又懊恼沮丧,追悔不已。 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易冲动、易头脑发热、动辄抱怨吐槽,已然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通病。 于是,我们常感叹,“当时忍住就好了”。 能否“忍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高度。 许多成功学,劝我们“忍”,忍完,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又听心理学家说:人都有一个情绪容器,忍,会让负面情绪全部积压在情绪容器里,不得消化。 最终淤积的负面情绪像“膀胱结石”和“壶底水垢”,终有一天,忍不了了,憋一个大招,大爆发一次,前面的忍耐都化为乌有。一夜回到解放前。 进退两难! 日本心理学家和田秀树说:既不要“忍”,亦不要“撒”。从认知,从思考模式上,学会放下某些不恰当的思维。 忍耐与宣泄,皆是手段,是治标不治本。 唯有思维,是源头。 当你改变了思考模式,自然可以轻轻松松地避开“感情用事”的陷阱,从而为你的心灵,减减负,排排毒。 杜绝感情用事 回归理智思考的8个诀窍 意识到自己的性格有不足之处 有的人总是很在意别人的行为,并经常因为别人的举动感到烦躁。 例如,有的人总是非常守时,一定会提前5分钟到达约好的地方,别人迟到一小会儿他就会非常介意。 他会想“为什么这个人这么没有时间观念”,因而非常生气,非要和别人理论一番。 同样,爱干净的人也很看不惯邋遢的人。 “每天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了,居然能住在这么乱的房间里?”——这样想的话自己就会不高兴。 但是,一般人不会因为对方迟到一小会儿或者房间有点乱就如此生气。 很多时候生气的只有这个人自己。 迟到或把房间弄乱的人并不是为了挑衅别人而故意为之。 也就是说,不高兴不是因为别人散漫的行为,而是因为自己时间观念苛刻或者有洁癖。正因为自己性格有不足,才总会介意对方的行为。 如果认为“自己的性格很正常,对方性格有缺陷、不正常”,就永远无法摆脱负面情绪。 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自己有反应过激的地方。 每个人都会有一两个比一般人反应过激的地方。 如果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比别人对时间要求更严格”,就能够摆脱不理智,可以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 问问同事、家人或朋友,自己什么时候容易生气,也是一个办法。如果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就不会受对方影响。 抛开完美主义,门槛设定在“合适的高度” 工作、爱好、人际关系,所有这一切都很完美——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比如有的人销售能力很强,很擅长向顾客介绍商品,并说动顾客购买,却对写报告等案头工作很不擅长。 这种时候如果他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完美呢?情绪就会低落。 有的人坚信“我一定能做到”,因而凡事都选择坚持死磕到底,结果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反而会让情况更糟。 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都以完成100%为目标,绝不允许自己偷懒或妥协,只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即使他们完成了80%,还是觉得不满意。他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20%未能完成的部分,因而总会有挫败感。 这样每做一件事都会导致情绪低落,自然不快乐。这样想来,可以说让人不高兴的原因之一就是“完美主义”。 要摆脱完美主义导致的不快乐,就要试着不苛求完美。不要以100%完成为目标,完成80%就很好了。 例如人们的一般观点是:最好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但是从常识考虑,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是不可能的。 你总会遇到和你性格气场不合的人,所以你要这么想:和80%的人相处好就可以了。 夫妻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罢,如果追求完美都难以长久,这是很明显的。 有时也要接受在相处过程中的不完美,这样才能和对方长久相处下去。可以用经验判断应该以哪条线作为80%的标准线。 “完成80%已经过了及格线不少了,剩下20%如果做得好就是赚到了。”——如果这样考虑就不会烦躁焦虑,每天会过得轻松快乐。 要有勇气说“NO” 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 例如A不喜欢吃甜食,平时受他照顾的B却给他带了大福饼做礼物。这时如果说真话就可以不用吃了,但A还是勉强吃了一口说:“真好吃啊。” 于是,在B心里就认定了A喜欢吃甜食,之后每次都给A带甜食作为礼物。A心里很别扭,“但是事到如今也没法说自己不喜欢甜食了……” 你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无法中断给关照过你的人送年终礼物、贺年卡的习惯,无法拒绝上司让你参加聚会的邀请…… 世上有很多人都因为诸如此类的事勉强、委屈自己,每天过得很不快乐。 “不喜欢却说不出口。” “不想引起风波,所以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先考虑怎样息事宁人。”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改变方针吧!有时也要尝试鼓起勇气说“NO”。 收到不合口味的土特产时只要说“不好意思啊,我不爱吃这个”就可以;对于头疼的聚会,说“我有事去不了”就OK。 总是压抑自己感情的人对说“NO”会犹豫。 其实说“NO”也是一种正常的沟通交流。无论对方立场如何,如果有接受不了或理解不了的问题,坦率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只要对方不是怪人,坦率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不会给人际关系留下祸根。 但是请避免带情绪或不耐烦地说出指责对方的话。坦率表明自己真实感受的行为和情绪化不理智伤害对方的行为是两码事。 从细小的发现让快乐延伸 和不喜欢的人见面,和讨厌的上司商量事情……如果哪天有讨厌的事情要做,从早上开始心情就会很压抑。 而如果哪天要和喜欢的人约会,或者计划和朋友吃饭,前一天开始就会很高兴。 高兴的事到来之前心情会好,面临讨厌的事情绪会低落,这是人之常情。 既然如此,如果准备几个可以让我们自己情绪高涨的“奖励”,我们自然就会高兴了。 我推荐的做法是每周给自己准备三个奖励。就我自己而言,奖励可以是:和妻子在饭店吃晚餐,也可以是提前买好想看的电影票等。 还有更简单的做法,比如空出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在家里开一瓶上好的红酒。 可以作为奖励的东西有很多,观看职业棒球赛或者足球比赛,十小时的充足睡眠,欣赏绘画作品,去花店买束花送给自己……这些都可以。 有人每天过得忙忙碌碌;因为忙碌,感觉也麻木了,有时都不知道自己的乐趣是什么了。 其实我们都有喜欢的东西,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不知道用什么奖励自己的人尝试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吧! 每天早上你会喝速食大酱汤,但其实自己喜欢的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大酱汤……总之,你一定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类似的小偏好。 找到自己的小偏好并让乐趣扩大也是一个方法。 尝试买比平时高品质的大酱,使用高级海带——可以尝试这样追求高品质生活,及属于自己的乐趣。 想要开开心心过生活 最重要的就是爱自己 想要过上每天都开开心心的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自己。 爱自己会让人产生安心感,觉得:这样的自己就挺好,不会对将来过分担心,不会感到不安,同时还可以怀着“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愿望行动。 怎样做才算爱自己呢? 爱自己,需要感受到“现在的我很满足”。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小事感到“满足”“幸福”。 早上起床时觉得“今天睡得很好”。 吃饭时觉得“真是美味!好幸福”。 阅读时觉得“很有意思!时间过得真充实”。 再小的事也可以找到愉悦的感受。通过日积月累,就能一直保持满足的心情,而且感到“我很幸福”,也就更能够爱自己。 但需要注意掌握尺度,不要自恋。如果总觉得“我是对的”“我有能力”,就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甚至对周围人产生仇恨和不满。 还有一项爱自己的要素就是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对别人怀着愤怒、嫉妒之情,每天都会过得很不开心,还何谈爱自己呢? 如果我们感到被周围的人爱着、受到好评、得到认可,就会有自信,就能够爱自己。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怀着善意与对方接触。人际关系有一条反弹规律,如果你对对方怀着善意,对方也会对你报以善意。 这样就会建立起让人愉快的人际关系,你自己也会渐渐喜欢和人交往,可以加入快乐者的行列。 给自己施魔法 养成每天表扬自己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他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然后以评估结果为基础进行心理分析,再把结果做成报告分发给每一个人。 但实际上这份报告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因为他给所有人的报告都是完全一样的内容。 尽管如此,7~8成的学生看了报告都感觉很准。 学生之所以认为这份报告值得信任,我想有他们觉得这份报告是著名心理学家基于心理评估完成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性格分析的结果是正面积极的内容。 “你有战胜困难的力量”“有创造力”——人有一种倾向,在得到正面肯定时,容易认定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以伯特伦·福勒的名字命名的“福勒效应”。 我们尝试好好利用一下这个效应。 方法很简单,就是表扬自己、激励自己。 例如在备考时表扬自己:“今天一天学习很努力呀,这么努力绝对可以通过考试。明天继续加油!” 如果想成为有钱人,可以这样表扬自己:“今天自己做饭,不到500日元就解决了。自己既开心又能存钱,我一定能够成为有钱人!” 试着想想自己被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工作的情况。容易不高兴的人超出规定时间五分钟就会觉得“我真没用……”,然后干劲下降。 乐观的人首先会表扬自己,“虽然超了一点时间,但是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 他们会一直鼓励自己。这样能够让自己保持好心情,以便应对接下来的工作,也就容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无论结果如何,首先要表扬自己,这样做很重要。养成表扬自己“干得好”的习惯,情绪就会变得积极。 永远相信“明天的自己会更进一步” 有的人昨天还丰衣足食,今天却突然遭遇破产;与之相反,有的人原本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窘迫生活,却突然走运,扬名立万。 系列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J.K. Rowling),有一段作为单身母亲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但依然坚持写作的轶闻。 当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人相信她会成为世界级畅销书作者。 我对有的人说:“你可能会成为有钱人。”“你会找到优秀的伴侣。”他苦笑着摇头:“和田医生说得真轻松。” 但我还是认为,“相信自己会发生奇迹”非常重要。 我尊敬的人、憧憬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相信自己的人。相信自己的人也是能朝着梦想和目标努力的人。 如果相信自己,即使有不顺利的时候也一定可以挺过去。这样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焦虑,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信自己身上会发生奇迹的人”是“相信自己有某种进步意愿的人”。 原本每个人都有进步意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人会觉得“现在才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放弃的想法就会变得强烈。 这不是对成长释然,只是变得怕麻烦,懒得去做。 那怎样做才能让人相信自己呢?直截了当地说,就是简单一些。 说得再直接点,就是“变成傻瓜”。变成傻瓜,相信自己,迷惘和不安都会消失。抛开虚荣和自尊心,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积极行动。结果就会让事情进展顺利,心情也会变好。 多建立几根支撑自己的支柱 东京大学毕业的社会精英因遭遇挫折自杀了。 发生这样的事媒体一般会如此解说:“小时候没有经历过挫折,所以遇到一次挫折就被击垮了。”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身边遇到过挫折的人比比皆是,可是几乎没有人发生这样的悲剧。 我认为问题在于有的人“只有一根支撑自己的支柱”。 支柱可以是自己愿意全身心投入的爱好,可以是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可以是志愿者活动,也可以是某种副业,什么都可以。 例如,如果被欺负的孩子想“我可以转学,也可以在私塾学习”,就不会把自己逼到绝境。 不擅长和妈妈帮打交道的人如果能不再纠结,觉得“和家里人关系好就可以了”,就不会因为被帮派排挤而感到不安。 如果多为自己准备几根支柱,即使其中一根倒了,也可以想到“还有其他的支柱”,便可以从容淡定了。 就我自己来说,如果做不了医生还可以当作家,还有电影这个爱好,自然不会陷入惶恐不安的情绪中去。 除了建立支柱,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很关键。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我认为有过成功经历的人做其他事情也能成功。” 再小的成功也能让自己拥有自信。 也就是说,发现自己有信心做好的领域很重要。 在擅长的领域做得好,人就会安心。比如不擅长销售就做企划,不擅长企划就做提案。即使在其他问题上失败,也会想“没关系,我还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不会沮丧消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