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讨论区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帖子 打印本页 |
习惯 | 短片放映和声音艺术 |
发信人: joannashen 版面: 影音部落 浏览: 930 回复: 0 |
1 楼 joannashen 发表于: 2023/10/12 19:51:56 编辑 |
“在自我隔离的日子,我每天都翻看着手机,用本子记录下一条条珍贵的新闻。两则消息吸引了我,一位武汉司机在高速公路上流浪数日。另一则,几头猪在运往武汉的路中逃出了车箱,在路上疯跑。”
——导演林秉翰 “社会人爱社交”在朗香花园的第三期活动将于2023年10月19日周四晚上举行。本次活动将放映青年导演林秉翰、高惠豪的短片,并有声音艺术大咖出席。 有一种声音因为反复响起,变成你的一种习惯,就算它停下了,依然在脑中嗡嗡作响;有一种墙陡然竖起,却让我们慢慢接受了划定的空间,它消失的那一天,有些人却不习惯了。6分钟的超短篇《等通知》和16分钟的短片《困兽》让我们反思一些习以为常的荒谬。 而对于噪音艺术家来说,“声音”和“规训”同样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他们对“音乐”仿佛有着深仇大恨,永远在和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搏斗,甚至一些逐渐被接受为音乐的噪音也遭到他们的鄙视。用合成器创作的失真声音以及我们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任何声响,都被视作可以让音乐的规则爆炸的重器。 导演们和声音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有一些规则我们不是一定要接受,更不应该去习惯。而这一切从感知规训和人的生活的差距开始。 两个短片: 《等通知》 《困兽》 关于噪音: 虽然实验音乐的不少作品里都有可以被归类为噪音的成分,但如果一个人说”我是听噪音的“,指的往往是粗砺的电波噪音。 任何试图将“噪音”作为素材引入“音乐”的做法被噪音艺术家视为消磨了“噪音”的本质:这出自一种“音乐包容一切”的宏大观念,背后却仍然是法则的规训。徐程在“关于噪音”一文中提到:“对抗”如同是“噪音”的影子。如果你认为这“对抗”消解了,则说明你那固化的“噪音”概念早已不是“噪音”,而是成为了“音乐”的形式同化体。曾经声响经验上的“噪音”已做实了新的“音乐”特征,被人欣赏、享受,或仅仅是一种可塑可控的声学上被“噪音”的“声音”而已,它将再次同“音乐”、“艺术”一样被提纯到一元的抽象高度,再一次脱离活生生的人和生活。在那里面,一切恐怖和危险、肉身与痉挛都被禁锢进封死的福尔马林瓶子,成为一个小小的、曾经存在危险的符号供人端详研究、细细品味,甚至成为最易被快速消费的一部分。 活动内容 19:30-21:00 超短片《等通知》 短片《困兽》 对谈和讨论 实验音乐分享 短片《噪音》 对谈和讨论 详细介绍见微信公众号:觉释文化 报名通道: 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5724564047900?td=5781762941007 |